采訪約在下午兩點G樓二層的一間辦公室,一點四十分,午后溫暖的陽光透過茶色玻璃窗傾瀉在寬敞安靜的樓梯間,我們到達時,李小平教授正在辦公桌前埋首處理手頭的工作。為我們斟罷茶水后,采訪提前一刻鐘開始了。
微卷的齊耳短發(fā),淺駝色絨衫,淡藍色牛仔褲,不施粉黛,知性利落,說起話來聲音意想不到得好聽,看著她笑起來彎彎的眼睛,談話些許間,便似乎熟識了。
李小平給人的第一印象正如她名字中的兩個字——纖巧、平易,可了解得愈多,她瘦小身體里爆發(fā)出的那一股韌勁兒,就愈發(fā)讓人感到力量驚人……
初心——“嚴”守杏壇,教學責任田上卅載深耕不輟
在我們看來親和力“滿格”的李小平,笑稱自己在學生眼中卻是個“嚴”味兒十足的老師。
她坦言也曾羨慕過那些在課堂上談笑風生、幽默信手拈來的教師,總擔心不善講玩笑的自己是否顯得過于嚴厲。一次,她偶然在書中看到“信號與系統(tǒng)”大師清華大學鄭君里教授的一個觀點:倘若你生性如此,就不必為迎合學生而刻意改變,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于是我就釋然了,性格本如此,那就保持這樣的我吧?!钡鋵嵵灰c李小平接觸多了,學生就會發(fā)現,她其實一點師長架子沒有,對學生從來都是有問必答,謙和平易。李小平的這種嚴,出于愛、寓于愛,待學生,她嚴而有格、嚴而有理、嚴而有情、嚴而有方。
李小平的嚴,其實更多地是對自己——
“雖然現在很忙,但本科生的課程教學我從來沒有停下過,也舍不得放下,《電路》、《信號與系統(tǒng)》這兩門課始終伴隨著我的教師生涯。”1982年,21歲的李小平畢業(yè)后就留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任教。讀書時,那個在電路小班輔導課上,每每上臺解題思路巧妙、步驟嚴謹的文氣女生,給當時的老師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電路課成績滿分的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也正因此,留校后的李小平與這兩門專業(yè)基礎課結緣,講臺上一站,就是34個春秋。
如今,身為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執(zhí)行院長的李小平仍然躬身耕耘在基礎課教學第一線。她每年站在本科教育教學講臺上的工作量不少于300學時,為研究生教授“信號分析與信號處理”課,指導本科教學實踐,擔任本科生一對一學習導師,親自帶隊空間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本科生到航天研究所交流,組織優(yōu)秀畢業(yè)生到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進行本科聯(lián)合培養(yǎng)……在李小平的心里,即使科研和行政工作再繁忙,教育教學始終不可撼動地被擺在第一位。
“不論從教時間長或短,做教師就當初心不改,對自己的要求應始終如一。想成為一名好老師,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停滯不前是絕對不行的。”關于講好一堂課的心得,李小平思忖了片刻,“課堂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的舞臺,一堂課若能出彩,關鍵在于教師的精心設計,保證讓課堂主題突出,從教師提出問題到給出解決方法,再到最后為學生留下思考,必須環(huán)環(huán)相扣,好的課堂往往能讓學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p>
“電路”、“信號與系統(tǒng)”兩門課作為全校電子信息大多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其奠定的基礎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對后續(xù)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三十年如一日,李小平對待教學的那股認真勁兒從未松懈。注重概念的深入講解、嚴謹的思維引導、知識點的推進關系、理論聯(lián)系實際、問題的多重解決方法,是她授課時最主要的特點。多年來她與同事用心打造的“電路”精品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出版的教材更是成為大多數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的必選教材,穩(wěn)穩(wěn)地保持住了西電在電路課程建設上的優(yōu)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