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网站,无码人妻少妇狂喷V999AⅤ ,男人猛躁进女人免费播放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我是教師 > 正文
我是教師
高擎人文理想 開創(chuàng)思政新貌——記?!皟?yōu)秀教師”趙常興副教授


“總以為思政理論課都無關緊要,所以總是不以為意;總以為文科老師只講空話套話,所以總是聽而不聞;總以為所謂實踐只是幾張照片,所以總是敷衍了事……”

這幾句話是人文學院趙常興老師的學生上課之初心理的真實寫照。這樣的感覺并非是特殊情況,從大學走過、聽過思政課、背過數不清的會議精神的你我他,看到這段話都會會心一笑。趙常興一直站在與這一成見斗爭的第一線,從一開始的“屢敗屢戰(zhàn)”到如今的碩果累累。

搭上了開往春天的列車

“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春天到了!”這位來自山西晉城、已從事7年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的老師眼中閃著真摯的光彩,興奮不已。自2007年進入西電人文學院以來,趙常興先后擔任政治學系教學副主任、主任職務,承擔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福利與救濟”“勞動與就業(yè)”“社會調查統(tǒng)計方法”等本科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宗教社會學”等研究生課程。

“教師一直是我非常崇尚的職業(yè)。爺爺是小學教員,雖然已記不清爺爺的模樣,但對教師職業(yè)的向往卻通過父親傳遞給了我。2014年暑假回家,父親將精心保存30多年、爺爺任教時所用的兩本《辭源》鄭重地交給了我。在父親眼中,我既然繼承了爺爺的職業(yè),就應該而且必須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壁w常興感慨自己,從爺爺手中接過教鞭,做一個好老師不僅是自己的目標,亦是家族的期盼。

“自2012年新的人文學院組建以來,學院呈現出一種朝氣蓬勃的態(tài)勢?!弊鳛橐凰哂泄鈽s紅色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學校的歷史傳統(tǒng),也是優(yōu)勢所在?!靶iL鄭曉靜院士十分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并啟用校長基金予以支持,鼓勵我們將西電紅色資源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對于挖掘西電歷史文化資源,傳承西電精神,真正推進思政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起到了重要的承接作用?!?/p>

在趙常興看來,人文學院的蓬勃發(fā)展不僅使自己受益,對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學生就業(yè)競爭力、促進學科整體發(fā)展的積極影響更是數不勝數?!霸浡牭皆S多已畢業(yè)學生的反饋,感慨我們的畢業(yè)生做技術都做得很好,但是每每想要再往上跨一步進入管理層時,就有些后勁不足了。大學對于人的培養(yǎng)應該是全面的、綜合的,加強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十分必要且緊要,而終南文化書院正是以培育全面的人為目標進行的一次成功嘗試。”

終南山文化書院2014年春季正式開班授課,從全校范圍內選拔了100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作為第一期成員?!拔覀儸F在試圖要做的,就是讓這100個學生的影響力輻射到整個學校。”這位人文學院的老師,顯然肩負著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感和傳之久遠的使命感。

告別枯燥,讓課堂像夏天一樣火熱

對許多奔走于課堂與實驗室之間的工科學生來說,思政課常常僅是眾多艱深專業(yè)課后難得的放松時間。如何讓思政課內容不變成考試前一周才必須背誦的條條框框,趙常興想了不少招,在由單純“灌輸”向通過“授課、互動、實踐”三環(huán)節(jié)內化知識的轉變中積累了不少經驗,他與政治學系的老師們共同凝練、提出了“1234思政課教學新模式”,即“一個主題、兩個課堂、三個環(huán)節(jié)、四個配套”的模塊化教學體系,曾經先后被教育部、中國教育新聞網、陜西省教育廳等網站轉載報道。

“搞清楚學生的特點是有效教學的前提?,F在的大學生已經是95后了,他們表現出諸多優(yōu)勢,如求知欲強、勇于探索未知世界、追求個性與獨立、學習接受能力強等,但同時也表現出缺乏理想信念、看問題容易偏激、知識結構不完善、政治意識不強等問題?!?5后大學生的這些群體性特征,對趙常興來說既是毛中特概論教學改革的大好機遇,又是不得不面對的新的挑戰(zhàn)。

學生關注現實問題,愿意去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fā)展,主動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探討中國當前的現實問題與未來發(fā)展走向。趙常興與政治學系的老師便順勢挑選學生最關注的社會現實問題,將毛中特概論課程內容組合為21個專題,將知識講授融入到問題回應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改變了學生上課不愛聽的狀況。

[1] [2] 下一頁

123

南校區(qū)地址:陜西省西安市西灃路興隆段266號

郵編:710126

北校區(qū)地址:陜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號

郵編:710071

訪問量:

版權所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建設與運維:信息網絡技術中心     陜ICP備05016463號    陜公網安備610190020026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