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師德,人文學院朱鋒剛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六字擲地有聲。教學多年來,朱鋒剛無一日懈怠,始終踐行這六字箴言。作為一名哲學教授,朱鋒剛強調哲學的開放性,哲學使人理性,讓人更加豁達。
在采訪中,朱鋒剛侃侃而談,他豁達的態(tài)度、獨到的見解深深地打動了記者。
循循善誘 博學以文
在教學過程中,朱鋒剛始終堅持互動啟發(fā)式教學,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他注重問題引導,不斷追問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由生活層面向更深層面思考,從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思維和對哲學這門學科的興趣。朱鋒剛說:“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是原來最根本的理論問題的現(xiàn)代版,將最外層的具體性剝離后,會發(fā)現(xiàn)千百年來人類所面臨的終極問題是不變的,對當今的我們仍有極大的啟發(fā)?!?/p>
德國詩人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前人創(chuàng)作的名著,縱貫古今,大浪淘沙,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而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在于它討論的問題千百年之后依然存在。只要愿意,隨時可以與大師對話,它永遠不會拋棄讀者。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在于他們的水平可能比這個時代的其他所有人的水平都要高。閱讀經典對了解歷史,了解社會,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義,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朱鋒剛鼓勵學生閱讀經典文本,通過對照經典著作的主旨思想和其反映的現(xiàn)實問題,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與習慣,使學生關注真實社會,構建自己的意義世界。他強調:“哲學除了使人明智之外,也可以使人更加豁達理性,哲學的開放性使學生們學會多維度思考問題?!?/p>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朱鋒剛在授課過程中密切關注著學生的學習動向和興趣所在,他十分注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2015級哲學系同學李和風這樣說道:“朱老師時常問大家關注什么問題,他會將其融合到課堂之中,盡量把枯燥的哲學原理用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出來且不喪失其學理性。朱老師希望能夠用自己所學引發(fā)學生思考,力求緩解學生知識上的饑餓感。”
真正的哲學可以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與哲學相交多年,朱鋒剛的言辭中也飽含著哲理性。“朱老師在上倫理學課的時候說:‘老,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優(yōu)雅的變老?!薄拔髡茉x讀課上,學到蘇格拉底為真理赴死的時候,他說:‘生活是很容易的,難得是如何更好的生活。學哲學就是要讓你反思你應該追求哪種生活?!敝熹h剛的學生李和風和王夢涵對朱鋒剛課堂上的哲理性話語印象深刻。
勤閱善思 誨人不倦
學無止境,朱鋒剛深知有限課時的課堂教學很難完全滿足學生所有的知識需求。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深入調研和廣泛了解學生的需求及學習中存在的閱讀困難的情況后,朱鋒剛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開展經典原著閱讀和講解活動,以開拓學生的學術視野,更好地夯實學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豐富其學術內涵,為學生今后深入進行學術研究奠定基礎。此外,朱鋒剛也強調了廣泛閱讀的重要性。哲學使人智慧,人最重要的是有思想,未經思考的人生是無意義的。廣泛閱讀經典可以獲得閱讀的快感與思想境界的提升,能使人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有智慧的理性的豁達的人,從而達到拓寬知識范圍、提升知識領悟能力的目的。朱鋒剛時常督促同學們認真閱讀。有時有同學不能按時完成原著閱讀任務,會跟他說自己最近太忙了。朱鋒剛這樣回答道:“忙是最簡單的借口了,現(xiàn)代人誰不忙呀,你可以把它當作借口說給別人聽,但一定不要說給自己聽?!毖哉勚型嘎冻鲋熹h剛認真負責的人生態(tài)度。
深度思考 論道終南
在科研方面,朱鋒剛以關注“現(xiàn)代性問題”和“技術與文明”為切入點,他強調實現(xiàn)技術以構建現(xiàn)代性,現(xiàn)代性沒有技術的支撐是無法構建起來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成為衡量現(xiàn)代性的標準。朱鋒剛在梳理哲學經典文獻的基礎上,從源頭上深度探究人類在相關問題上的思想智慧,反省現(xiàn)代人在生存中遭遇的困境。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現(xiàn)代化問題也是朱鋒剛關注的一個問題:傳統(tǒng)儒家文化如何在現(xiàn)代轉化,如何將其傳承下去。但在現(xiàn)代社會,傳統(tǒng)儒家文化從最核心的義理問題到最基本的儀式都遭到了質疑。在義理層面,天命之謂道,率性之謂道中最核心的天命,信與不信的問題;儒家葬禮喪禮的存廢是不是封建迷信的問題。朱鋒剛強調:“這背后不僅僅是單純的儀式,更有對人類社會終極問題的關懷?!?/p>
在談及論道終南讀書會舉辦的原因時,作為發(fā)起者,朱鋒剛表示:“我希望將人文氣息和學術氛圍帶給西電。讀書會這個平臺是應各種需求產生的,學生需要它,在嚴謹?shù)膶W術氛圍中感受研究的魅力,在老師們相互提問、相互討論的過程中看到思想碰撞的力量。它在參加的同學心中播下一枚學術的種子,只需靜待其發(fā)芽結果。老師們也需要它,讀書會有定期的組織、分享與討論,參與教師本著‘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的宗旨助力學術成長。同時,讀書會在社會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哲學、歷史、文學、心理學、新聞學、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等學科教學者參與規(guī)模已有千余人次,讀書會自舉辦以來,邀請了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蘇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教師進行學術探討、知識分享,吸引了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美術學院等高校、西電相關院系和機關師生,甚至有律師、中學老師慕名而來。這表明,社會也需要這樣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
求學問道,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朱鋒剛砥礪前行。由他發(fā)起的讀書會現(xiàn)已組織五十余期,但談及讀書會,他謙虛地將所獲成果歸功于全體參與者。雖然由于學校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接待應邀而來的老師成為了讀書會舉辦的困擾,但發(fā)展的事物有著蓬勃的生命力,論道終南讀書會也定會在朱鋒剛等人的努力下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理性睿智,知識分子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激勵著朱鋒剛潛心教學與科研。他在哲學課堂上,點燃學生對于智慧的熱愛;在人生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問題;在科研工作中,為人類思想進步的事業(yè)貢獻一己之力。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朱鋒剛始終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德。
(文/西電新聞中心·孫世淳 施雯彬 金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