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网站,无码人妻少妇狂喷V999AⅤ ,男人猛躁进女人免费播放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青春腳步 > 正文
青春腳步
西電學子作釘子畫還原游牧民族“轉場”文化

一幅畫、三個人、九十多個小時、一千一百多顆釘子……三位西電本科生,用釘子、線、木板這些最簡單的材料,完成了一次對瀕臨消失的哈薩克“轉場”文化的無聲“挽留”。

哈薩克族勇敢強悍,能歌善舞,騎術高超,現在仍然保持著“轉場”的生活方式?!稗D場”,就是依照牧草的生長周期,有序地為牲畜轉移草場,這是一種按季節(jié)每年進行3次或4次的循環(huán)輪牧的過程 。

“小時候跟著家人經歷過‘轉場’生活,全家男女老少都騎在馬上長途跋涉,浩浩蕩蕩地穿過草原,總覺得特別神奇,對這種文化也很感興趣?!边@幅“釘子畫”的主創(chuàng)者、來自西電計算機學院的哈力別克·阿斯吾拜同學告訴記者。

他和兩個哈薩克族同學為此特地在學校的東門租了房子,白天沒課的時候就輪流制作。談到創(chuàng)作過程,哈力別克說:“時間方面確實是有一定困難的,比如說在木板上釘釘子的時候聲音會特別大,怕影響周圍鄰居休息,我們一般都是在早上十點之后才開始釘,先勾勒出大體的畫面,然后一次性釘完所有的釘子?!?/p>

為了使作品的效果更加貼近原型,他們選用了一塊高1.2米、寬2.1米的木板,1∶1的還原了原畫本身的尺寸,用順時針正方塊的纏線方式將黑線均勻地纏繞在釘子上,最終呈現了這幅充滿哈薩克族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釘子畫”。

“我們想通過這幅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轉場’文化、了解哈薩克族文化。”哈力別克說:“如果可以的話,希望這幅作品能放在展覽館中,讓更多的人關注我們的民族文化?!?/p>


(文/《西安日報》·姜 泓  彭 晗  攝影·雷偉東)

123

南校區(qū)地址:陜西省西安市西灃路興隆段266號

郵編:710126

北校區(qū)地址:陜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號

郵編:710071

訪問量:

版權所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建設與運維:信息網絡技術中心     陜ICP備05016463號    陜公網安備610190020026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