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西電后,李龍深感增長見識,拓寬視野的必要性。2006年,他進入香港城市大學做高級研究學者,在提升自己的同時學習教書育人的方法。在那里,他親身體會到了“大先生”嚴謹治學的精神和風范,這種教學態(tài)度也對他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同年11月,李龍在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國際獎學金的支持下前往日本東北大學開始了為期2年的留學生活。在此期間,日本學者的科研態(tài)度令李龍感觸頗深,他說道:“日本學者嚴謹認真和精益求精的科研態(tài)度確實令人敬佩?!?013年底,李龍又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支持下,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赴美留學期間,師生每周一次的Group meeting,也給他提供了教學新思路。
“這幾段不同地區(qū)和國家高校的留學經歷,豐富了我的國際視野,也讓我親身感受到了科研創(chuàng)新的氛圍,這對我日后的教學、科研和育人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理念基礎?!崩铨埜锌?。
受恩師梁昌洪教授和其他學者們影響,李龍在教學上認真嚴謹且內容豐富。他精心備課,用心教學,一直堅持板書和PPT相結合,讓學生“看到”和“摸到”電磁波。他還用科研反哺教學,把科研中前沿的電磁超材料技術引入到教學中。除了講授知識,他更加注重傳授思想和方法。在指導研究生時,李龍為學生提供寬松、自由的學術環(huán)境,但也會注重培養(yǎng)他們獨立鉆研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以目標達成度來評價他們的學習成果。每周與學生開展的Group meeting成為了他們討論學術的“自助餐”,他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術報告,并廣泛涉獵其他學科,以促進學生產生交叉創(chuàng)新的想法。
心懷理想,奉獻家國
懷著濃厚的家國情懷,李龍及其團隊更加明確重點實驗室的定位,他們以前瞻性基礎研究為先導,以電磁超材料基礎理論和高速電路系統(tǒng)/芯片設計等卡脖子技術突破為核心。即使在科研過程中遇到過諸多困難,他們也始終堅持服務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的目標,把實驗室建設成為我國高速電路/芯片設計與電磁兼容的創(chuàng)新型研究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基地。李龍團隊研制的下一代無線通信智能超表面,已應用于華為5G毫米波基站系統(tǒng),是IMT-2030(6G)核心技術之一。在他的帶領下,實驗室團隊不斷研發(fā)創(chuàng)新,在電磁前沿理論、器件與系統(tǒng)領域取得基礎性和系統(tǒng)性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在這次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中,李龍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初心使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用科技的力量支援了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役。他帶領學生沿用2003年梁昌洪教授所授方法,通過收集國家衛(wèi)健委每天公布的數(shù)據,對疫情發(fā)展趨勢開展了數(shù)據分析與傳播模型預測。李龍說道:“模型雖然與我當年博士時分析SARS具有一致性,但同時我們也引入了不同的增長因子和衰減因子,有效表征病例的傳播增長規(guī)律和采取防疫隔離措施后的有效程度,準確地預測疾病傳播過程中增長、平衡和衰落的三個階段。我們分析了湖北省武漢市以及其他省市甚至全國總的新冠疫情發(fā)展趨勢。通過分析參數(shù)發(fā)現(xiàn),我們國家和各地采取了非常有效的防疫、隔離、治療措施?!崩铨埣捌鋱F隊于新冠的各項研究既是國家需求又是科學前沿,為國家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及其它新發(fā)突發(fā)傳染病的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依據。
作為海棠九號書院的院長,李龍在進行書院建設時也始終堅持教育報國的育人理念:立德樹人,道以德顯,德以道彰,幫助學生鑄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錘煉品德修為,強化責任擔當。
不管是在教學工作中,還是進行書院建設中,李龍始終把家國情懷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把學生塑造成德才兼?zhèn)涞母呖萍夹腿瞬?。心懷理想,奉獻家國,是他對學生最大的期望。
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從讀書到工作,李龍孜孜研學又反哺教學,培養(yǎng)出一批批有益于社會和國家的優(yōu)秀人才。作為雙萬計劃國家一流專業(yè)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yè)負責人,李龍正在規(guī)劃依托一流專業(yè),建設電磁信息學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計劃,形成具有西電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ǎng)體系,社會培養(yǎng)一批愛國奉獻、勇攀高峰、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已成為他決心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yè)。
對于李龍而言,西電不僅是他成才的學苑,也是他育人的講堂。在近三十年的歲月里,紅色文化已在李龍的生命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今年是西電建校90周年,李龍說道:“90年來,西電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量的信息科技人才,為國家的信息技術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新時期,希望我們所有西電學子與時俱進,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西電智慧!”
學在西電,反哺西電,李龍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奉獻的意義。心懷理想,奉獻家國,不僅是他對學生的要求,更是他規(guī)范自己的信條。正因如此,他才能屢次攻克科研難題,不斷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和突破,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徐彬健 楊瀟逸 宮懿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