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皓,男,漢族,群眾,電子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2019級博士研究生,師從李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無線信能傳輸技術與應用。在課題組作為學生負責人主要負責兩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與一項國家電網項目,讀博至今以第一作者發(fā)表SCI一類貢獻度論文5篇,以共同一作發(fā)表SCI論文2篇,授權發(fā)明專利3項,受邀擔任一類貢獻度期刊Optics Express審稿人。

碩士、博士期間分別獲得“國家獎學金”“思儀Ceyear獎學金一等獎”“學業(yè)獎學金一等獎”,每年均獲得校級“優(yōu)秀研究生”榮譽稱號。論文多次獲得“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線與微波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獎”。在校期間成立研究生讀書社團并擔任社長,獲“優(yōu)秀學生社團骨干”稱號。擔任本科生專業(yè)課助教、本科生導學課助教、研究生班級班委、課題組學生負責人,所在導學團隊獲“優(yōu)秀本科生導學團隊”榮譽稱號。在2019 Asia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orkshop (AWPT2019)擔任學生負責人并獲Outstanding Volunteer(優(yōu)秀志愿者)稱號。
興趣使然,持之以恒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面對圖書館海量藏書,薛皓同學也曾陷入迷茫,他有許多想拿起的書,卻不知該先讀哪本。在讀研進行選擇時,他終于下定決心:如果實在迷茫且沒有明確的責任,可以先做自己更感興趣的方向。世事洞明皆學問,感興趣的方向及其相關內容總有它的價值。想到本科時最感興趣的課程是電磁場與電磁波,高數課本上曾經略顯晦澀的公式,在電磁學里被賦予了物理意義,仿佛一尊華麗的軀殼被注入了靈魂,那種看不到摸不著卻能感受到的能量,讓人心生向往。因此,他選擇了學校A+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中的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方向。
與導師交流時,李龍教授所研究的前沿領域進一步將他吸引。在李老師的耐心講解中,他了解到電磁超表面背后蘊含著深厚的物理機理,這種人類智慧的產物具有自然界物質不具備的電磁性能,并能對電磁能量靈活調控,在未來無線通信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而無線能量傳輸與收集技術,被稱為“21世紀最值得期待的技術”之一,勢必成為未來引領新能源開發(fā)的重要科學技術。這一個個已帶來巨大變革,且仍具有無限發(fā)展?jié)撃艿难芯款I域,讓他充滿好奇,并看到了技術迭代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決心去探索其中奧秘。在不斷的學習科研過程中,他逐漸感受到所學知識的應用潛能以及與國家需求的契合點,形成了將有趣、有用、有意義進行有機結合的科研目標,更確信自己將在這條有挑戰(zhàn)的路上堅持走下去。
學以致用,開拓創(chuàng)新
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能源現狀并不樂觀,且自電力革命以來,用電器爆炸式增長,電能獲取成為了重要研究領域。由于傳統(tǒng)有線充電受線路局限,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易受環(huán)境影響,可全天候遠距離工作的微波無線傳能技術體現出其優(yōu)越性。在李龍教授帶領下,薛皓同學與團隊成員共同完成了兩個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一個國家電網項目。所完成的成果實現了遠距離無線能量傳輸及微波能量與太陽能的混合環(huán)境能量收集,獲得國家認證并用于某部微波應急傳能裝備。同時,通過將西電郝躍院士團隊研發(fā)的基于氮化鎵(GaN)的第三代半導體整流二極管與分區(qū)整流和直流合成技術相結合,提升了系統(tǒng)效率,在國內首次實現了20米距離遠的千瓦級微波無線能量傳輸。
面向未來萬物互聯(lián)的世界,眾多用電器間的無線傳能與通信應做到互不影響,對電磁波正交維度的探索一直為無線通信領域帶來突破。薛皓同學在進行工程實踐的同時,也注重機理研究。在有望解決頻譜資源匱乏的軌道角動量渦旋電磁波的研究上,他在李龍教授的指導下改進了渦旋波的固有產生模型與方向圖乘積定理。經過產生模型建立、理論定理拓展、天線實物驗證,他感受到自己所做的研究在理論與性能兩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帶來的樂趣。為了解決微波頻段電磁波的發(fā)散問題,他進一步實現了“無衍射”波束的靈活調控與多目標傳能。數學公式上體現的抑制衍射特性在實驗中得到驗證,讓他由衷地為理論與科技的魅力而贊嘆。上述工作分別發(fā)表于本學科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與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上,得到了副主編與評審人的高度評價。

服務他人,完善自我
優(yōu)秀經驗的分享與傳承是人進步的加速器,薛皓同學深知要走好科研的道路絕非易事,而李龍教授勤勉謙遜、治學嚴謹的風格為他做出了表率,李老師在他遇到困難時的悉心教導為他提供了莫大的幫助。因此,他也樂意在學習與生活中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實現大家的共同進步。剛開始研究生生活時,他成為了李龍教授電磁場課程的學生助教,在與本科生的交流與討論中,他因能為大家解決各類專業(yè)問題而感到開心,也在一遍遍的傳授知識中鞏固了自己的專業(yè)技能。他還成為了團隊劉海霞老師本科生導學課的學生助教,劉老師向來對學生關愛有加,他也跟隨劉老師的步伐,與幾位學生助教一同以親身經歷對本科生進行思想引領與知識傳授,所在導學團隊獲得了“優(yōu)秀本科生導學團隊”榮譽稱號。
面對理工科專業(yè)相對缺少人文交流的環(huán)境,他與熱愛讀書的同學共同成立了研究生讀書社團“沒事讀讀書社”并一直擔任社長,社團微信群里大家“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對興趣類、專業(yè)類書籍進行分享,有疑問困惑也相互討論,許多已畢業(yè)的同學選擇繼續(xù)留在群里,外校欣賞這種氛圍的學生也不斷加入,他因此獲得“優(yōu)秀學生社團骨干”稱號。此外,他還擔任課題組學生負責人、班級班委、國際會議學生負責人并榮獲“優(yōu)秀志愿者”稱號。在參加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的訪學項目時,他擔任小組負責人并帶動組員積極提升科技英語相關能力,在課程完成后的英文演講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在不斷服務他人的過程中,他也實現了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鍛煉,實現了自我綜合素質的提升。
導師寄語:
薛皓是一名非常優(yōu)秀的博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全面,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強,刻苦努力,勇于承擔國家重點項目,并做出了突出的創(chuàng)新成果,在電磁領域TOP期刊發(fā)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希望再接再厲,志存高遠,勇攀科學高峰!
(文/吳紫陽)